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家政市场需要加点催化剂

谈到家政服务员,很多人都会说素质低,这是几年来的老话题了。尽管许多人做了努力,但家政市场总体面貌的改进却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近日,北京将建立全国第一个家政服务培训基地,为家政服务的职业化加点催化剂。

我国为居民提供劳务服务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上世纪70年代末。到1992年,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各种机构已达1 84.2万个,比1980年增长了6.1倍,平均每年增长17.7%。据推算,

目前我国比较正规的各类家庭服务公司已经有2000多家,仅北京就有600多个家政服务机构。全国家政从业人员有几十万人,但是这些从业人员中受过专业高等教育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几乎为零。

供需矛盾逐步升级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供需比例的失调。据劳动保障部对沈阳、青岛、长沙、成都四个城市1600户居民需求的调查,需要社会提供服务的家庭占40%。据此推算,仅这四个城市就需要46万家政服务人员。但是由于家政服务待遇低,从业者少,大城市中的家庭服务要求很难满足。供需不平衡导致了家政从业人员素质的欠缺。北京的调查显示,每年通过家政服务公司输送到千家万户的服务人员大约有3万人,其中文盲(没念过小学的)占20%至30%,小学文化程度的(含小学未毕业的)占40%左右,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0%至25%,高中、中专毕业的仅占5%至1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凤毛麟角。家政行业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普遍较低,造成了企业运营的不规范和企业发展中竞争力不足。

许多初次来到城市的家政服务员甚至不知道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不会使用电饭锅、微波炉、饮水机、抽水马桶等现代家庭日常用品。有的服务员不遵守时间给婴儿喂奶,原因竟然是不会看钟表。这样的行业状况显然与消费者想找个“理家能手”或“全能管家”的要求相去甚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上升,家政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逐渐成为阻碍这一行业发展的瓶颈。

填补高级家政缺口

市场的饥渴最能解释第一批专业家政人员受欢迎的原因。

2000年9月,海淀走读大学在考察市场需求后,在全国首次设立家政专业大专班。当时几乎没人理解这一举措,学生和家长更是应者寥寥,大家都觉得这个专业毫无前途可言,甚至还觉得有些丢面子。这一年招生时家政专业只有一个男生报名,后来经过调剂,就学人数才达到27个。

谁也没想到,3年后毕业分配时,家政专业成了需求热门。上海、广州、深圳的家政公司听到消息早早就来要人,2 0多个学生,每人都有四五个可选择的单位。在第一批家政专业学生学习期间,为了给学生提供接触社会、了解现代家政企业管理模式的机会,海淀走读大学建立了海育合家政公司,由家政管理学的教师兼职管理。看到学生良好的就业形势,老师们意识到社会对高级家政的需求,于是开办了一期高级家政服务员培训班,目的是为京城高级干部、高级知识分子、高收入管理人员以及老龄化家庭培养高级“管家”,而学员入门条件是“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听起来又是“异想天开”,但事实又让人吃了一惊:来报名的25个学员,一半都是男性,学习还没结束,已经有3 成学生被预聘。此后,海育合不断接到报名电话。海育合家政服务公司总经理李莉分析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开始重新认识家政服务了,有的报名者直言就是想长见识,接触高层人士,另外,高级或涉外家政的收入也并不微薄。

规范行业从培训做起

高素质家政人员的热销使海育合把目光投向了人员培训。市场的规范应该从从业人员的规范做起。依托海淀走读大学的师资和经验,海育合将和劳动部联合创办全国第一个家政服务培训基地。

作为海淀走读大学家政管理学的专业教师,又有了几年来的市场经验,海育合的老师们知道该如何制定课程。现有的一些教材不太实用,培训基地自己设计了一些课程,课表上已经列出了十几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目:心理、礼仪、烹饪、清洁美化、电器、采买与记账、插花和茶艺……培训基地的课程将分为四类:中级班要求初中以上文化水平,面向一般家庭;高级班和涉外班要求大专以上或至少高中以上水平;专项班目标客户是老人、病人和孩子,要求是专业学校毕业;此外,基地还培训家政经理人和教师。

海育合家政服务公司的李经理对家政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现在已经有外籍人员想在中国办家政公司,但她认为,家政是有很强本土性的,只要行业规范了,中国家政大有可为。